博裕腾动态
古稀老人的京胡琴缘

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,虽不是京剧世家,却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弘扬与传承着这门神圣的中华艺术;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,虽没有国际名人的影响力,却用自己的方式向国际友人传递着中华文明的璀璨,他就是管道公司老年艺术团的京胡琴师——72岁的迟盛昌。

迟老从小酷爱京剧,喜欢拉京胡。这可追溯到少年时代对京剧艺术的模仿,在田间地头以农作物为材料,动手加工出自己想要的关于京剧艺术的各类元素,其中包括乐器、扮相甚至场景。正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举动,被慧眼识英才的中国京剧老艺人发掘,并收为门下。从此,迟老走上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京剧艺术追梦路。

迟老的这个特长使他早在上中学时报考天津艺校就被录取了,父亲重视文化课的学习,让他上完高中再做选择。作为随军家属,迟老上高中时随父母来到徐州,就读于徐州六中,是六中乐队的成员。后来,迟老随父亲到了部队,自己也成了部队电台的一员。转业到四川石油管理局工作后,依然从事无线电业务。因天资聪颖,他很快就发现无线电波和京胡的音频有着相通之处,因此工作起来兴致也极为浓厚。由于对京胡演奏有很深的造诣,从学校到部队再到企业,无论到哪里,都是深受重视的文艺骨干。后来,调到华东输油管理局,局里成立乐队,迟老成了宣传队的“专业艺人”——乐队首席京胡琴师。迟老严格管理引领乐队,耐心地指导培育新人,一干就是三十多年。

还是因为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热爱,促使迟老在退休之后继续勤学苦练,到老年大学进一步系统地学习京胡演奏技巧,使其艺术修养达到了更高的境界。一方面,是单独的自娱自乐,融入了培养这门手艺接班人的神圣责任,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,不少人在迟老的引导下,喜爱上了京剧艺术,并投身其中。另一方面,就是以琴会友,迟老还因此结下了一段深厚的京胡赠与历史和海外琴缘。

一直伴随着迟老的这把京胡,是个经历了几代人命运,饱含着深厚历史内涵的民国时期的京胡,是京剧名班——厉家班的宝贝乐器。厉家班的琴师为感谢戏班司机几十年来勤勤恳恳的付出,将它送给了酷爱京剧艺术的老司机,后来老司机又把它赠给了迟老。

1972年,迟盛昌所在的文艺宣传队到重庆演出,发现一位气质脱俗的老人挤在剧院门口因为买不到门票一脸的焦急,迟老与其交谈,了解到这位老司机的愿望,将他带进戏院,老司机十分感激。演出结束后,老司机依依不舍,迟老告知:半个月后我们还会来演出,到时我再带你进去。半个月后,再次到重庆演出时,迟盛昌如约给这位老司机打了电话。老司机很欣赏迟盛昌的京胡演奏,并为他诚信、善良的品德所感动,带来两把上好的京胡。迟老接过这把做工十分考究的京胡,见京胡内壁刻着“北平玉音斋”,深知这把厉家班京胡的分量,只肯接受其中一把。这把京胡令他爱不释手,视为珍宝,他将这个饱含着历史、友情、爱情和自己信念的京胡一直带在身边,跟随自己的足迹将愉悦带到所到之处重庆模特公司

迟老的女儿留学法国,她的指导老师是一位喜爱中国京剧的法国人。2002年,这位法国教授来华时看望迟老,老人饶有兴致地在迟老家里拉起了京胡,虽然琴声不在调上,逗得大家直乐,但其浓厚的兴趣使迟老做出决定,将那个陪伴了自己30年的珍贵京胡送给这位法国友人。这把京胡在女儿博士毕业那年,又由这位法国友人回赠给了迟老的女儿,法国友人希望这把珍贵的京胡能在迟老女儿手中世代相传,永远绽放出中华国粹独特的艺术魅力!

重庆网站设计www.cq556.com网络公司